7月29日7时10分,北京市降级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当前至29日20时乾盘配资,本市降雨持续。
连日来,北京遭遇强降雨,密云等地汛情引发社会各界关注。据“北京应急”发布的消息,本轮强降雨以来,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大水漫过门槛,水深即将齐腰;六七分钟工夫,水就淹了村民院子……有市民告诉南都N视频记者,从没想到雨会下这么大。
多方力量参与下,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各项工作仍在持续进行中。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向南都N视频记者介绍,目前仍处于主汛期,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北京仍会处于多雨的状态,且到目前为止雨区分布呈现“点强面广”特点,要注意对强降雨落区的把握。他建议,相关部门与公众应该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7月27日在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西庄子村拍摄的河道。新华社发
连续极端强降雨
“没想到雨会下这么大。”谈及密云本轮强降雨,多名受访者向南都记者这样描述。
实际上,自7月20日起,北京市正式进入主汛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七下八上”时期,是一年中降雨最多、最集中且强度最强的时期,也是防汛防洪的最关键时期。
7月26日,密云区气象台先是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很快又升级发布暴雨橙色预警、暴雨红色预警。当晚,北京市气象局提醒,请广大市民非必要不外出,平房、危旧房屋、低洼院落、地下(半地下)室居住人员密切关注降雨内涝风险,及时避险等。
7月27日早上,北京市规自委联合市气象局升级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7月27日8时至7月28日8时,该市延庆东部、怀柔中部和西南部,密云西北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险很高(红色预警)。
当天,北京市气象局提醒,预计27-29日北京地区仍维持多雨态势。
7月27日,密云区石城镇西湾子村,一位居民在清理房屋前河水带来的淤泥。新华社发
密云多地遭受汛情。在不老屯镇,大水漫过门槛,水深即将齐腰。在冯家峪镇,六七分钟工夫,水就淹了村民院子。
7月28日晚,有北京市民告诉南都记者,家里的老人困在大城子镇下栅子村,村委会附近的村子已用直升机救援,“里面的村子还没实施救援,救援人员进不去”。
另有市民向南都记者表示,他的家人因去避暑被困在冯家峪镇番字牌村,当地路断乾盘配资,没电没网。28日下午刚打通该村的卫星电话,接电话的人可能是村民,告诉他目前大部分人在家中,“如果家里危险的,就去附近安全的家里”。他说,电话只聊了一分钟,所以也不清楚家人的具体情况,打算第二天等等修路的消息。
南都记者了解到,中国气象上规定,每小时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连续12小时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49.9毫米之间为“大暴雨”、250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据“北京应急”发布的消息,本轮强降雨以来,截至28日24时,全市平均降水量165.9毫米,最大降水量在密云郎房峪和朱家峪,达到543.4毫米;最大降水强度出现在怀柔东峪,26日22时-26日23时降水95.3毫米。连续极端强降雨造成重大灾害。全市因灾死亡30人,其中密云28人、延庆2人。
目前,全市累计转移80332人,转移人员数量最多的三个区为密云、怀柔和房山。密云区19个乡镇转移16934人,怀柔区15个乡镇转移10464人,房山区21个乡镇转移9904人。
相关部门表示,有关灾区救援救治、群众安置、抢险抢修抢通各项工作持续进行中。
多方抢险救援
“我不是本地人,不清楚历史降雨情况如何,但今天的暴雨确实很大。”7月28日23时许,当南都记者拨打密云有关部门电话时,很快便接通了,一名工作人员说,“包括应急管理局在内的多个部门,都在连夜值守作战”。
他表示,早前收到暴雨预警后当地快速反应,提前转移群众,“目前北京多支救援队伍正在紧急驰援”。
密云鼓楼消防救援站转移被困群众。
密云消防救援支队连日来全力抗洪救灾。“道路冲毁、大树倒伏随处可见,唯一看不见的就是路。”7月27日,密云鼓楼消防救援站前往捧河岩村受灾地点展开救援,救援人员在历时5小时后,打通生命通道,对40名被困群众进行转移。
北京市公安局密云分局则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部署警力全力投入抢险救援工作,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区域实施临时管制措施,安排警力维护秩序、劝离滞留车辆和人员。
同时,救援人员携带专业装备深入受灾区域,全力营救被困群众。为防范次生灾害,密云公安对辖区重点部位开展拉网式排查,设置警戒区域,实施24小时动态巡查。
强降水持续席卷密云。南都记者注意到,7月28日中午,密云水库加大向下游泄流量到600立方米/秒。后续根据水库来水情况,将按照调度规程逐级增大下泄流量。北京市水务相关部门正24小时监测河道水位、水库大坝及堤防安全。
在供电方面,据当地7月28日消息,国网北京密云供电公司与密云区政府主动对接,13名电力抢修人员已经携带充电设施跟随武警,通过山路进入到冯家峪镇内。为了尽快查明电网运行和故障情况,电力运维人员已经携带8台无人机前往冯家峪、高岭、不老屯、石城等地区,开展电力设备勘察工作。目前,北京密云地区恢复了10个村全部和6个村部分,4343户居民供电。
特大暴雨还造成城市严重内涝。北京排水集团紧急抽调抢险大队精干力量,仅用2小时完成3组大型综合抢险单元的集结,47名抢险人员、14台专业车辆、总抽升能力达10800m³/h的救援力量,于7月27日0时11分星夜驰抵密云区指定集结点,了解受灾区域最新情况、积水点位及潜在风险,持续开展支援工作。
中国安能迅速响应,从周边组织200余人专业应急力量,携带重型工程装备及无人船、生命探测仪、流速仪、全站仪、侦测无人机、应急照明车、指挥模块车、方舱指挥车、车载堤防隐患探测车等先进适用装备,紧急驰援密云区,执行防汛前置备勤任务。
北京仍将多雨
此次北京遭遇极端强降雨天气,密云、怀柔、延庆等区出现特大暴雨,其中密云西北部累计降雨量超300毫米,个别点位达300毫米以上,突破历史极值。
北京市降水量分布图。
极端强降雨是如何形成的?中国气象服务协会会长许小峰向南都记者介绍,从整体情况来看,目前北京已进入“七下八上”的主汛期,副热带高压稳定影响到华北地区。而近期北方恰有弱冷空气不断南下,与副热带高压边缘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降雨带,也就是典型的华北雨季形势。
“主汛期强对流天气多发,北京进入多雨水的时段,类似于这样的强降水的发生概率较平日大幅提升,需要引起高度关注。”许小峰说。
许小峰向南都记者介绍,目前仍处于主汛期,因此未来一段时间北京仍会处于多雨的状态,且到目前为止雨区分布呈现“点强面广”特点,要注意对强降雨落区的把握。他建议,相关部门与公众应该密切关注气象预警信息,做好应对准备。
“主汛期降雨频繁,准确落区预测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建议大家对各类强对流天气保持高度警惕,包括高度关注对当下和未来发生在东南部海域的台风可能对北京产生的间接或直接影响,确保社会稳定运行与人员安全。”许小峰表示。
“从体感温度上也是能够明显感觉到今年北京的气候具有异常性。”许小峰指出,这其中包括两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副热带高压影响到华北后,与北方弱冷空气结合,冷暖气流交汇,形成降雨带,也就是典型的华北雨季形势,也是目前某些区域暴雨形成的原因。暖湿空气提前北上,一方面造成华北地区降雨偏多,同时也引起气温异常,造成华北提前进入闷热季节,体感温度增高引发了人们的不适感增强。
许小峰向南都记者表示,第二个原因跟全球变暖的大背景有关。在全球平均气温多年来持续升高的趋势下,从2022年到现在,出现了加速上升态势。按照2023年世界气象组织公布的结果,当年出现了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最高的年份,2024年这一纪录随即被打破。今年的数据还没出来,但从上半年的情况看,仍在高位运行。
“所以,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极端暴雨、高温、干旱,是在这一气候背景下发生的,与气候学家对全球变化造成影响的分析判断是一致的,这一形势短期内还难以改变。”许小峰说。
出品:南都即时乾盘配资
恒运资本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